社團法人中華古琴學會-臺北琴道舘
  • Home
  • 中華古琴學會
    • 會長袁中平簡介
    • 台北琴會
    • 琴為何物
  • 古琴檢定考試
  • 臺北琴道舘
    • 藝文活動
    • 古琴教學
    • 古琴文物展
    • 文物商店 >
      • 中道琴坊
      • 袁中平古琴曲集
      • 書畫用品・作品
  • 臺北書畫院
    • 歷年展覽
    • 書道課
  • 當期書畫展
  • 內家拳養生班
  • 古蹟
  • 參觀資訊
  • 聯絡我們

​齊東街日式宿舍

古蹟.歷史建物

齊東街日式宿舍群

齊東街日式宿舍是全臺北少數歷史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採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目前為臺北市之市定古蹟與歷史建築。
 
齊東街舊稱為「三板橋街」,在清領時期,齊東街主要肩負城內至臺灣北端基隆運送米糧物資之「米道」,至今在實存空間上留有不同於臺北市棋盤格道路系統之斜曲巷弄,在歷史空間意義上十分特殊。通過都市計畫審查,劃設特定區將永續保存日式宿舍與老樹街區,成為後代台北人共享的文化資源。
 
日治時期稱為「幸町」的此區,約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興起大量日式宿舍群落建築供作官員使用,因此稱本區為幸町職務舘舍群。二戰後該日式宿舍區由臺灣銀行接收,轉作銀行長官居所。

2009年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建築師孫啟榕先生,開始修復齊東街53巷11號古蹟及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歷史建築(臺北書畫院)之工程。其中齊東街53巷11號(臺北琴道舘)的建物設為市定古蹟,係因其保存狀況較佳、形制也較完整。建築內、外部空間仍保留原有特色,是日治晚期官舍之代表作品。除門廊、玄關與完整室內空間外,也仍保存樹石造景元素。
​
走入日式宿舍庭院綠意掩映,院內種有五、六層樓高的白臘樹,另有多棵臺北市受保護樹木;院前一株近百歲芒果樹,後院另一株見證八十餘載興衰之柿樹,入秋結實累累,映襯和風建築屋頂所鋪設特有之黑瓦與屋脊裝飾之各式脊瓦與鬼瓦,顯得樸拙可愛。訪客平日來到這裡可以欣賞老房子、看古今琴文化展覽之外,還有機會聽到琴人彈琴;體驗與琴相關的雅事如品茶、插花、賞畫、焚香、書法、練拳等活動。
Picture
Picture

日式傳統建築特色

日本傳統建築的主要建築竹材料是木材、紙,通常房屋離地面約20~30公分,地板上鋪著「疊」(Tatami),隔間用的拉門有「襖」(Fusuma)、「障子」(Sho-ji)。

地基架高
為了因應台灣潮濕氣候,所以屋宅都會抬高用以防潮;比較特別的還有窗台下的氣窗,也是為了散發濕氣而增添的設置。

原因在於和室都不是水泥建築,地基架高就能解決潮濕問題,讓水氣和溼氣不會影響建材造成腐爛,且上方的疊蓆也不會因潮濕不堪而無法直接座臥。
  • 臺北琴道舘
  • 臺北書畫院
<
>
Picture
玄關 Genkan
住家門一打開,訪客進入的脱換鞋空間。大都分兩個部分,土間(Doma,瓷磚或水泥地)與地板。這是一個如結界般的重要空間,外送員只能在玄關外辦理事情,連鄰居寒暄也不會貿然進入玄關。
Picture
臺北琴道舘入口木拉門上窗格具裝飾性、採光又佳
Picture

疊 Tatami
日本古代將多張草蓆重疊縫製成座墊,這就是「疊」的由來,但當時的「疊」比現在我們所見的榻榻米要薄,是方便攜帶、移動的座墊。
在和室行走,避免踏在「疊緣」(鑲邊)上,因這會減損榻榻米使用年限。一張榻榻米的尺寸約90公分寬180公分寬,厚約5公。這也用來計算和室面積,例六疊房、四疊半⋯⋯。有鋪設榻榻米的是最上等的房間。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臺北琴道舘大廳鋪設有榻榻米

欄間
位於天花板跟鴨居之間的空間稱為欄間,據考證起源於平安時期,日本人會在這個空間大費苦心地裝飾格窗、紙窗或雕飾等,讓整個房間更顯風情。「間」這個字在日文中有房間的意思,由於由於這地方下的工夫多,所以得到欄間之名。
Picture
臺北琴道舘大廳的「欄間」,做工精緻像梳子狀的細木

床之間 Tokonoma
即壁龕,又稱凹間。通常是位於房間最深處的牆邊,設有高於榻榻米一階的木質地板,通常是裝飾優雅的空間,牆上掛著掛軸,地板擺飾著講究的花器,插著時令花藝。在古代是祭拜神佛的場所,後人附庸風雅特意在住家室內設置當作裝飾。這種有「床之間」的和室在日式傳統建築中算是格局最高的房間,通常稱「座敷」(Zashiki),用來招待重要訪客。

Picture
Picture
床之間旁的床脇,通常用來放置書籍、茶具和藝術品。天袋、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加上床之間側邊的付書院,這整個形式稱為「書院造」
設於「座敷」內的「床之間」旁有「床脇」,通常用來放置書籍、茶具和藝術品。天袋、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

左側外凸的窗台空間稱為「付書院」,這整個形式稱為「書院造」。
Picture
床之間側邊外凸的窗台空間稱為「付書院」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木柱上精細的刻紋是倣樹皮自然紋路
Picture
臺北琴道舘原主臥室的床之間木柱上刻有倣樹皮紋路裝飾

緣側 Engawa
通常指的是面向院子,在和室外緣的地板走道。傳統緣側還分「榑緣」與「濡緣」。
緣廊這種空間具備了日本文化的曖昧幽微處,它既非室內也非室外,而是居於兩者之間。緣廊又分成兩種,一種是在最外圍立起雨戶(遮雨窗),可以關成一間小空間的「榑緣」,另一種則是不設雨戶也沒有牆壁的「濡緣」。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臺北琴道舘由院子望向緣側玻璃門,可見架高的基座有大石階

鬼瓦
屋脊上的裝飾瓦,多見於屋脊四面尾端與主脊左右兩側。鬼瓦樣式琳瑯滿目,因有避邪之用,多兇惡的鬼面或獸面造型,普通民居鬼瓦為雲朵圖案
Picture
黑色屋瓦覆蓋下呈三角形的山牆,均以木柵格裝飾覆蓋
Picture
臺北琴道舘玄關上方屋簷的鬼瓦
Picture
玄關 Genkan
住家門一打開,訪客進入的脱換鞋空間。大都分兩個部分,土間(Doma,瓷磚或水泥地)與地板。這是一個如結界般的重要空間,外送員只能在玄關外辦理事情,連鄰居寒暄也不會貿然進入玄關。
​臺北書畫院玄關處以竹飾透窗相連的為接應室,透窗下設置鞋櫃,鞋櫃深度則巧妙的做成接應室的置物台。
Picture
臺北書畫院的入口「土間」牆側有細竹裝飾的透視窗
Picture
玄關的鞋櫃深度巧妙的化為接應室的置物台
Picture
若要關閉玄關的透窗,可從接應室拉上透光紙窗
Picture

疊 Tatami
日本古代將多張草蓆重疊縫製成座墊,這就是「疊」的由來,但當時的「疊」比現在我們所見的榻榻米要薄,是方便攜帶、移動的座墊。
在和室行走,避免踏在「疊緣」(鑲邊)上,因這會減損榻榻米使用年限。一張榻榻米的尺寸約90公分寬180公分寬,厚約5公。這也用來計算和室面積,例六疊房、四疊半⋯⋯。
Picture
Picture
疊即是我們俗稱的榻榻米
Picture
Picture
臺北書畫院的榻榻米房窗台下有可開關的透氣窗

床之間 Tokonoma
即壁龕,又稱凹間。通常是位於房間最深處的牆邊,設有高於榻榻米一階的木質地板,通常是裝飾優雅的空間,牆上掛著掛軸,地板擺飾著講究的花器,插著時令花藝。在古代是祭拜神佛的場所,後人附庸風雅特意在住家室內設置當作裝飾。這種有「床之間」的和室在日式傳統建築中算是格局較高的房間,通常稱「座敷」(Zashiki),用來招待重要訪客。
​
座敷內設置的床之間旁有床脇,有兩段式的棚架,通常用來放置書籍、茶具和藝術品,除此之外還有「天袋」、「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床之間旁還有一個外凸的窗台空間稱為「付書院」,而這整個形式稱為「書院造」。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臺北書畫院大廳內的床之間旁有床脇,有兩段式的棚架,通常用來放置書籍、茶具和藝術品,除此之外還有「天袋」、「地袋」意指上下儲藏格。床之間旁還有一個外凸的窗台空間稱為「付書院」,而這整個形式稱為「書院造」。
Picture
床之間上方,可見當初建造時講究的用了造型奇特的橫木做裝飾

Picture
Picture
臺北書畫院原主臥室的床之間

欄間
位於天花板跟鴨居之間的空間稱為欄間,據考證起源於平安時期,日本人會在這個空間大費苦心地裝飾格窗、紙窗或鏤空雕飾等,讓整個房間更顯風情。「間」這個字在日文中有房間的意思,由於在這地方下的工夫多,所以得到欄間之名。
Picture
Picture
臺北書畫院隔間門上方細緻的裝飾木窗格,透光又透氣

障子 Sho-ji
隔間用,無鎖。拉起就可隔出封閉空間,亦可隨時卸下,兩三個空間連成「大広間」(O-hiroma)供宴會用。格子窗門,具採光或遮陽效用。將和紙貼於木條框子上,透光的和紙上隨太陽移動透射著院中的樹影風姿,這是情趣所在。
Picture
Picture
障子具透光、局部透視、易於拆裝的設計,就像變換空間的魔術棒
Picture
天氣晴時,障子打開可觀賞院景,通風透氣
Picture
Picture
利用「障子」來創造各種空間變化,撤掉隔間用拉門即可連結成一個大空間

緣側 Engawa
通常指的是面向院子,在和室外緣的地板走道。傳統緣側還分「榑緣」與「濡緣」。
緣廊這種空間具備了日本文化的曖昧幽微處,它既非室內也非室外,而是居於兩者之間。緣廊又分成兩種,一種是在最外圍立起雨戶(遮雨窗),可以關成一間小空間的「榑緣」,另一種則是不設雨戶也沒有牆壁的「濡緣」。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臺北書畫院面向後庭院的緣廊,面向庭院的是整片玻璃門,採光極佳
Picture
由內院望向室內可見隔間障子,可為室內生活空間保留隱密性
Picture

雨戶 Amado
是落地玻璃窗外另一層防盜、防颱的木門。雨戶只能由內側上鎖,從外面打不開。平時不用時,就收入「戶袋」內。
Picture
雨戶一片片從左側戶袋中拉出,成一平面遮雨牆具保護功能
Picture
雨戶收入側邊的戶袋,光線透過玻璃門為室內帶來光亮
Picture
戶袋就是收納雨戶的櫃子
Picture
臺北書畫院的戶袋可放四片雨戶
Picture
戶袋靠門邊的縫隙剛好一片雨戶進出
​戶袋 Tobukuro
平時雨戶不用時的收納處,依窗戶大小可放兩扇、四扇或六扇或更多。設在雨戶左右兩側,關雨戶時,自戶袋內將門片一片一片的拉出橫向滑動至於門軌上。

鬼瓦
屋脊上的裝飾瓦,多見於屋脊四面尾端與主脊左右兩側。鬼瓦樣式琳瑯滿目,因有避邪之用,多兇惡的鬼面或獸面造型,普通民居鬼瓦為雲朵圖案
Picture
臺北書畫院屋脊上的鬼瓦
參觀資訊

臺北琴道舘 ​ (免費參觀,入內需著襪)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 10:00~18:00(入場至17:0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53巷11號
電話:02-23917536
捷運: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公車:忠孝新生站/214, 222, 226, 280, 290, 505, 642, 643
​            忠孝國小站/212, 232, 299, 605, 665
臺北書畫院 ​ (免費參觀,入內需著襪)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 10:00~18:00(入場至17:00)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
電話:02-23916737
捷運: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公車:忠孝新生站/214, 222, 226, 280, 290, 505, 642, 643
​            忠孝國小站/212, 232, 299, 605, 665

Picture
Copyright © 2008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Home
  • 中華古琴學會
    • 會長袁中平簡介
    • 台北琴會
    • 琴為何物
  • 古琴檢定考試
  • 臺北琴道舘
    • 藝文活動
    • 古琴教學
    • 古琴文物展
    • 文物商店 >
      • 中道琴坊
      • 袁中平古琴曲集
      • 書畫用品・作品
  • 臺北書畫院
    • 歷年展覽
    • 書道課
  • 當期書畫展
  • 內家拳養生班
  • 古蹟
  • 參觀資訊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