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琴學會」2008年成立之初,即在許多地點,如錢穆故居、北投文物館、士林公民會館等地,舉辦過多場古琴雅集、音樂會,獲得很大的迴響,卻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供演出、教學,讓大家有個地方可聚集、累積,把文化存下來。
歷史古蹟化身古琴文化的交流空間
中華古琴學會跟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尋訪台北市內許多文化空間後,隱身於寧靜巷弄間的「齊東街日式宿舍」中這棟古蹟建築,最適合設立古琴舘;因為此木造空間的大小,正適合與古琴彈奏的音量產生共振效果。
2011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中華古琴學會在修復後的兩棟齊東街日式宿舍合辦了「歷代傳世古琴暨當代古琴大展」,展出宋、元、明、清、民初等珍稀老琴收藏,並邀請當代海內外重要斲琴家提供精斲之作參展。期間還規劃多場古琴雅集、大師講座、海內外琴人的交流與論壇。為讓聆賞精緻高雅的古琴文化走入生活,中華古琴學會更積極參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公開招標,正式取得齊東街日式宿舍的經營管理權,於2011年在此成立「臺北琴道舘」至今。
歷史古蹟化身古琴文化的交流空間
中華古琴學會跟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尋訪台北市內許多文化空間後,隱身於寧靜巷弄間的「齊東街日式宿舍」中這棟古蹟建築,最適合設立古琴舘;因為此木造空間的大小,正適合與古琴彈奏的音量產生共振效果。
2011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中華古琴學會在修復後的兩棟齊東街日式宿舍合辦了「歷代傳世古琴暨當代古琴大展」,展出宋、元、明、清、民初等珍稀老琴收藏,並邀請當代海內外重要斲琴家提供精斲之作參展。期間還規劃多場古琴雅集、大師講座、海內外琴人的交流與論壇。為讓聆賞精緻高雅的古琴文化走入生活,中華古琴學會更積極參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公開招標,正式取得齊東街日式宿舍的經營管理權,於2011年在此成立「臺北琴道舘」至今。
古蹟中傳承古琴文化 豐富身、心、靈的追求
古蹟與古琴相得益彰,走入日式宿舍庭院內,綠意掩映,院內見證八十餘載興衰之柿樹,入秋結實累累,映襯和風建築屋頂所鋪設特有之黑瓦與屋脊所裝飾各式脊瓦與鬼瓦,顯得樸拙可愛。訪客平日來到這裡可以欣賞老房子、看古今琴文化展覽之外,還有機會聽到琴人彈琴。體驗與琴相關的雅事如品茶,插花,掛畫,焚香,書法等活動。
古琴是中華文明最高的一種表現,學琴不只是在我們手指的技巧、音準、節奏的快慢上去研究,還要注重絃外之音,也就是學養與內涵,以及所要呈現的人生境界。因此「臺北琴道舘」提供多元的傳統文化課程,包括琴、香、武術、國學等等,提供學員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以琴道為核心,兼備以上各項科目,修習身、心、靈三位一體的現代國士為目標。
古蹟與古琴相得益彰,走入日式宿舍庭院內,綠意掩映,院內見證八十餘載興衰之柿樹,入秋結實累累,映襯和風建築屋頂所鋪設特有之黑瓦與屋脊所裝飾各式脊瓦與鬼瓦,顯得樸拙可愛。訪客平日來到這裡可以欣賞老房子、看古今琴文化展覽之外,還有機會聽到琴人彈琴。體驗與琴相關的雅事如品茶,插花,掛畫,焚香,書法等活動。
古琴是中華文明最高的一種表現,學琴不只是在我們手指的技巧、音準、節奏的快慢上去研究,還要注重絃外之音,也就是學養與內涵,以及所要呈現的人生境界。因此「臺北琴道舘」提供多元的傳統文化課程,包括琴、香、武術、國學等等,提供學員一個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以琴道為核心,兼備以上各項科目,修習身、心、靈三位一體的現代國士為目標。
臺北琴道舘 (免費參觀,入內需著襪)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 10:00~18:00(入場至17:0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53巷11號 電話:02-23917536 捷運: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 公車:忠孝新生站/214, 222, 226, 280, 290, 505, 642, 643 忠孝國小站/212, 232, 299, 605, 665 |
Copyright © 2008